本網訊(袁向南)2020年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推動金沙江流域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更好造福人民”。
自烏東德水電站投產發電以來,5年間累計發電超1750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超52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4億噸。清潔能源源源不斷,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5年來,三峽集團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持水電工程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更好造福人民理念,幫助金沙江下游水電站庫區移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移民產業鋪就致富路
走進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寧南縣大同鎮花棚居民點附近的藍莓產業園,幾位白鶴灘水電站移民正在忙碌地采摘藍莓。?
▲當地群眾正在藍莓大棚里采摘(資料圖片)
“現在正是藍莓上市季,大家都忙得腳不沾地。”產業園里,移民鄧章輝一邊飛快地采摘藍莓,一邊對記者說道。她住在種植園附近的花棚居民點,自藍莓產業園動工以來,一直在這里工作。
花棚居民點是寧南縣最大的農村移民安置點,常住人口約3000人,藍莓產業園在此落地后,他們也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沒有搬遷前,他們都零散居住在各個地方,交通不方便,很難發揮人口集聚優勢。
“搬遷后就好多了,產業園的管網鋪設,道路修繕,大棚搭建,藍莓種植、采摘、運輸等各個環節都需要人手,花棚居民點離藍莓產業園不到300米,直接在居民點招工,省時又省力。”大同鎮黨委書記楊勇剛說。
藍莓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三峽種子基金”的資金幫扶。“三峽種子基金”是三峽集團助力移民后續發展、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社會幫扶項目。自“三峽種子基金”項目實施以來,白鶴灘鎮、大同鎮受益人數達35戶,人均比2023年增收2300多元,培育出了一大批產業大戶和專業合作社,拓寬了移民致富之路,為移民產業注入了新活力。
不止在水電站庫區,水電站近壩區的移民也過上了增收致富的好日子。
在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市新壽村,一個獼猴桃種植項目正熱火朝天地進行。
新壽村所在的水富市與向家壩水電站毗鄰,曾經的水富市,對外交通條件差,種植產業基礎設施薄弱,群眾整體收入偏低。
2017年秋,三峽集團所屬長江電力向家壩電廠通過現場走訪,決定實施獼猴桃產業項目,打造獼猴桃產業標準示范基地。?
▲志愿者參與電商助農(向家壩電廠供圖)
在當地政府的推動和向家壩電廠的助力下,獼猴桃產業項目快速啟動,接續實施,獼猴桃種植產業得到持續壯大,直接受益群眾9000余人,真正將獼猴桃變成了農戶增收的致富果。
人才工程賦能移民庫區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多年來,三峽集團在金沙江下游水電站庫區下足實功夫,助力地方全力破解引才、育才、留才方面存在的難題,以人才振興推動庫區鄉村全面振興。
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中心學校幼兒園,孩子們正在進行籃球訓練,動作非常嫻熟。
在這里擔任支教志愿者的彝族姑娘柏溢鈞告訴記者,幼兒園開發了幼兒籃球特色課程,寓教于樂豐富幼兒學習生活,孩子們都十分喜歡。
柏溢鈞是一名烏東德水電站移民,回家時偶然得知“三峽燭光行動”在招支教志愿者,就果斷報了名,最后如愿被平地鎮中心學校幼兒園錄取。
“要不是有‘三峽燭光行動’,我不會成為一名老師,擁有自己熱愛的事業,感謝孩子們讓我成長了不少,我會繼續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她說。
“三峽燭光行動”是“三峽教育幫扶”子項目之一,旨在通過資助和培訓支教志愿者,幫助解決金沙江下游水電站庫區學校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自2018年實施以來,已累計輸送支教志愿者超1300人。
除了“引才”外,三峽集團也拓渠搭臺強化“育才”。多年來,三峽集團充分用好“三峽勵志班”“三峽班班通”等項目,更好幫助庫區人才成才就業。
2024年8月,云南省昆明市祿勸縣這座滇中北部的小城里,有一個引發熱議的話題——縣第一中學“三峽勵志班”兩名同學雙雙被北京大學錄取,9名學生考出600分以上的好成績,全班本科錄取率達91%,刷新全縣高考班級上線率最高紀錄,捷報頻傳。
截至目前,作為“育才”最重要的項目——“三峽教育幫扶”在金沙江下游庫區已累計開設“三峽勵志班”78個,資助移民本(專)科大學生4萬余人次、捐贈多媒體教學一體機1375套、培訓輸送支教志愿者1348名。
“引才”和“育才”,最終目的是“留才”。三峽集團積極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支持地方政府開展職業技能、市場經營、就業創業等培訓,幫助金沙江下游水電站庫區實現“家門口”就業,讓“人才振興”落到實處。
在四川省會東縣小岔河工業園區,寬敞明亮的“移民車間”里機器轟鳴,白鶴灘水電站移民朱芝瓊正熟練地操作數控機床,多種汽車零配件在這里被精細打磨,然后銷往全國各地。
2020年,朱芝瓊一家從白鶴灘庫區搬出,住進了距離“移民車間”不到500米的小岔河移民小區。
通過系統培訓后,朱芝瓊成為了“移民車間”里的一名員工。“掌握技術后進廠工作,感覺心里踏實,對以后的美好生活更有信心。”朱芝瓊說。
在小岔河工業園區,這樣的“移民車間”共有8家,為300余名移民群眾提供穩定的就業崗位。?
民生福祉惠及萬家
盛夏當時,云南省元謀縣瓦渣箐移民大道車來車往。這條大道是烏東德水電站瓦渣箐安置點通往縣城的主要交通道路,串聯起了庫區群眾幸福安定的生活。
“現在,孩子們乘公交車,幾分鐘就能到學校。以前在老家的時候,去縣城看病要花半天時間,現在我們距離縣醫院只有幾分鐘的車程。”回想起過去老家的交通,移民楊曉亮充滿感慨。
“三峽集團聯合地方政府修建瓦渣箐移民大道時,充分考慮了元謀縣城的整體規劃和安置點長期發展的需求,道路路寬最終定為16米。”三峽集團移民工作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瓦渣箐移民大道(資料圖片)?
除了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外,近年來,三峽集團也在移民醫療幫扶方面做了不少努力,為防止移民因病致貧返貧提供保障。
家住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的曾老漢,一大早就來到寧南縣人民醫院做血液透析治療。
寧南縣人民醫院的血液透析科室現有27臺透析機,記者注意到,所有設備都處于運轉狀態。
提起以前,護士長楊菊記憶猶新。前幾年,血液透析科室采取早中晚“三班倒”運轉模式,“治療設備不夠、一床難求”的情況仍時常發生。
為了讓移民與當地群眾共享重大水電工程建設成果,在當地主管部門指導下,三峽集團綜合評估寧南縣人民醫院相關條件和需求后,捐贈了專業血液透析機。
▲三峽集團捐贈的醫療儀器 攝影:孫位
自那以后,曾老漢不僅不用擔心沒有床位,還能實現當天往返,極大緩解了曾老漢一家“看病難、看病貴”的負擔。
曾老漢不再遙遠的求醫路,是白鶴灘水電站移民安穩致富和庫區發展長治久安的一個縮影。
大江之上,烏東德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向家壩水電站、三峽水電站、葛洲壩水電站“連珠成串”,形成了跨越1800多公里的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它們不僅持續支撐著國家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也承載著庫區移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三峽集團移民工作辦公室黨委書記劉祖雄說,“黨的二十大以來,三峽集團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千里金江庫區經濟社會跑出了‘加速度’。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做好移民工作,助力金沙江庫區鄉村振興。”
編輯:李雷 高錦濤 盧西奧
發布日期:2025年07月01日